“十九大精神高端理论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7-11-04
11月2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新葡京网址 承办的“十九大精神高端理论研讨会”在明德主楼第一会议室召开,这也是该系列活动的第二场。研讨会汇聚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院、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新葡京网址 的十多位知名教授和学者,以学习、领会、贯彻十九大重要精神,推动理论基础和理论体系的深度研究为目标,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新葡京网址 执行院长刘元春主持了研讨会,他表示,当前十九大的宣传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国人民大学已经进行了专门部署,组织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十九大新思想、基本方略、基本思想体系等若干主题进行研究,并已在十九大精神的理论解读和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新葡京网址 院长刘伟在致辞中首先表示,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镇,人民大学对于治国理政,特别是党在新时代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等所涉及的相关学科,都有着相应的理解和强有力的支撑,所以我们的学者能够快速反应,取得领先一步的成绩。其次,人民大学还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和深厚的历史传统,人民大学的学者们有着服务国家、服务政府,跟着党走、主动诠释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最后,刘伟校长还强调,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党和国家对人民大学寄予厚望,时代对我们产生新的要求,希望学者们能够从更深入、更自觉、更系统的角度把握历史机遇,表达自己、彰显思想魅力,为社会贡献、为国家充分发展作出努力。
长江学者、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在发言中表示,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要理解“时代”。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一种思路方式、工作方式,首先提出者是列宁。所以要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外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这其中有三个关键词,即时代的条件、特征和策略。特征是对新矛盾的判断,怎么解决这种矛盾,那就是实施方略。构成新时代的基本条件则来自于三个层面,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和政治制度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变了,世界环境都变了,因为这个变化,所以称之为“新时代”。新时代的世界政治意义是深远的,海外媒体关注的是中国是否要宣传中国模式,西方评论家普遍担心新的政治竞争开始了,其实这是他们的说法,他们一直采取自由民主普世价值这个公式,政治竞争其实从来没有中断过。西方关注的是中国方案、中国制度在世界意义上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表示,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历史发展的新方位,时代问题确确实实是一个大的问题。对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所处的新时代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描述的人类发展历史阶段的时代,不是关于社会形态的时代,而是针对当代中国的。其次,新时代准确来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新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的一个阶段。再次,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是党的十八大,历史的起点一定弄清楚,否则不符合历史逻辑。最后,是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使我们进入了新时代而并不是恰恰相反。
经济学院教授谢富胜认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应该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综合理解,即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十九大报告中的三个“没有变”:中国发展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谢富胜还表示,对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化解问题,首先要抓住发展不充分,在国内重新进行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的再造;其次,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要分开来看,通过解决发展不充分化解发展不平衡,同时重构中国的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
长江学者、哲学院教授马俊峰谈到,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首先是经济问题,但又不全是经济问题,这其中包含了政治需要、伦理需要、社会和谐的需要等等,都包含在美好生活的需要。所以说,十九大报告里始终贯穿着社会公正的价值曲线,无论是基本方针、深化改革、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还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国两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都体现着公正的精神。因此,如何通过公正的视角来解读十九大精神,有待于更多学者深入理解分析。
青年长江学者、新葡京网址 副院长聂辉华表示,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的转变,需要从主要矛盾变化的原因、主要矛盾变化的体现以及如何解决新的主要矛盾进行深入思考。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供给侧来看,中国的增长速度远超美国,在新型经济体里也排在前列;从需求侧来看,人民从追求数量转为追求质量,基本需求已经满足,但是更高层的需求像健康、安全、环保等等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新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民众的关注点由吃、穿问题转变为涉及到环境污染、社会保障、贫富差距等公共事务的问题;居民收入分配仍不够平等;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仍然很大。而解决新的主要矛盾的路径则在于深化改革、鼓励中高端消费、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及稳定房价、拓宽居民的投资需求等。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德山表示,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实际上就是党的建设。十九大报告里面,党的领导、党的建设问题占了全文六分之一的篇幅,这一比重前所未有。十九大精神中关于党的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深入理解:首先,从党的发展历史来看,十八大以来党建进入新的时代,这与我们当前的历史方位是一致的。其次,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政党不是政治宗教,而是建立在国家和民众之上的,从革命到执政,我们的政党与西方选举出来的是不一样的。因此,要从中国政党本身的发展出发看问题,并不是说西方的东西不好,但是西方的东西解决不了东方的问题。所以中国政党的逻辑,全党的核心只能从中国来解释。再次,十九大报告重申理想主义,理想是精神支柱,把共同理想写到制度里就体现了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虎峰认为,从古代、近代、当代对民生的时代变迁进行梳理,我们会发现当代的民生思想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我们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以人民为中心,并且提出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追求。从十九大报告的文本来看,其中涉及民生的五大领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占了报告全文的三分之一。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十九大报告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讲五大体系,讲的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民生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民生领域,我们应特别关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现在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定位更高了,这也标志着我国卫生工作战略的转型,从过去解决缺医少药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而今是解决健康问题,为中国提供健康保障。从中也可以看出其治国理政思路的转变,即从开始的管吃饭,到后来管吃药,到现在管健康。
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鹏认为,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十九大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张提高到新的高度。如何把执政党的领导主张转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和途径,这也为我们提出新时代下的新课题。作为中国的公共管理学者,如何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华语体系上做更大的文章,是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挑战。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与此同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也使得国家治理将从发展行政走向生活行政。刘鹏还表示,十九大报告对行政体制改革的任务提出的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四个走向,即走向简约化、走向科学化、走向分权化和走向一体化。
经济学院教授罗来军、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亮、新葡京网址 副教授刘瑞明、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鲁全以及我校部分师生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