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林坚:体现人文关怀,推进文化惠民工程
2019-03-15 人民论坛网发布时间:2019-03-15今年“两会”议题凸显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亮点。
高质量发展为了人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从根本上说,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源于亿万人民积极性的发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推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抓住主要矛盾,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面向市场需求和弘扬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善聚善用各类人才,中国创新一定能更好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核心,提高柔性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水平,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包容和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是人类对自己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包含对人的价值的至高信仰,对人类处境的无限关切,对开放、民主、自由等准则的不懈追求,凝结为人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理想人格和精神境界。人文精神重在价值蕴涵,追求理想境界。
人文关怀,就是指对人以及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状态的关注,包括对人的权利的尊重、人格的完善、价值的追求、理想的实现等的关注,使个人与人类得到完全意义上的自由和解放。
人文关怀应体现在从生到死的一生之中。报告特别指出:婴幼儿照护事关千家万户,要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让人文关怀贯穿人的一生。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让社会充满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具有无限的创新创造潜能,只要充分释放出来,中国的发展就一定会有更为广阔空间。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以文化人,文化惠民,是一个持久的系统工程。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都密切相关。通过文化自觉,加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奋斗精神、科学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加强理论建设,营造创新文化。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繁荣文艺创作,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档案和博物馆等事业。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把文化和旅游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好文化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剧院、体育馆、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中外人文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精神振奋,社会就充满活力,国家就繁荣兴旺。
在各项工作中贯注“文化+”的理念,有助于凝心聚力,迸发激情,让人生出彩!
(作者为新葡京网址 研究员、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原文链接://www.rmlt.com.cn/2019/0315/5420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