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在美战略遏制中矢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8-04-06 中宏网发布时间:2018-04-06近期爆发的中美贸易战甚嚣尘上,特朗普5日发表声明称,他已指示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依据“301调查”,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是否合适的意见。此举实施,中美贸易战势必再次升级。舆论普遍关切,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这场贸易战,究竟是策略之举,还是隐含战略“玄机”?
在今天上午由新葡京网址 主办的中美双边贸易形势研讨会上,多名专家指出,这次由美方发起的中美贸易战,折射出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转型,其剑指中国自主创新、高端制造、新兴产业,遏制中国大国崛起的战略图谋昭然若揭。在此情势下,如何客观理性的评估中美贸易战的现状和趋势,如何进行政策设计和抉择,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以及中国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与媒体代表二十余人相聚一堂,深入研讨。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凤良教授主持。
美不断扩大贸易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尽管当前在针对中美不断升级的贸易战问题上,就连美国主流经济学界都认为,特朗普对中国的相关贸易政策举动,将对美国国内消费者和众多生产者带来负面影响。在考虑中国等贸易伙伴基于WTO规则做出反制和保护的情况下,结果是让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得不偿失。
挑起贸易战对美国而言“损人不利己”,为什么特朗普要孤注一掷,变本加厉的对中国贸易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呢?
新葡京网址 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于春海教授认为,首先美国国内存在高失业率和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问题。特朗普应对这一挑战的主要措施是通过贸易保护增加国内高收入就业岗位;其次是特朗普政府中期选举问题,特朗普需要给选民一个交代,也就是他要兑现竞选期间许下的诺言。
新葡京网址 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雷达表示,尽管2018年以来美国经济实现了十年以来的缓慢复苏,但经济波动包括美国股市波动风险依然很大特郎普依然面临选举压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教授表示,中美双边贸易长期处于失衡状态,不管怎么算,中国的贸易顺差约占美国贸易失衡的三分之二。而当前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引起美国高度的战略警惕,已经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
“当讨论的焦点已经不是利益最大化的时候。”雷达指出,回顾国际贸易史,这次中美贸易战的结果可能超越想象。并强调,中美产业和贸易结构越来越趋同,更使这次贸易摩擦具有复杂性,美方从政治到经济层面遏制中国的战略图谋日益清晰,同时,也折射出美国内利益集团在此问题上具有一定一致性。
“中方实质已经无路可退”,雷达强调,“最严重的是这次冲突在现有国际治理框架下很难化解,而新框架尚未建立。深层次看则是中美双方对全球战略的不同态度与取向。”
新葡京网址 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宋伟教授分析指出,中美关系从2009年以来逐步地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冲突面在不断增强,战略定位逐步发生变化。特朗普的对外战略中,中国被明确定位为主要的战略对手,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中国真正的挑战在于长期,在于百年马拉松,在于经济上对美国构成的威胁和挑战。这次经济战最终目的就是延缓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崛起的速度,重新拉大中国和美国的实力差距,这是经贸摩擦背后的根本政治考量。
中美贸易战损失最大的还是美国
在中美贸易战中,很多人看到,中国对美国进口规模小于出口规模,以此认为贸易战中中国损失会更大。但是实际上,自3月1日以来,美国股市因中国反制措施,其市值快速蒸发掉的金额占GDP的比重远远超过了A股市值蒸发占GDP的比重,专家指出,事实上,在这场贸易战中,美方并不会捞到太多好处,甚至损失更大。
余淼杰认为,不仅在资本市场,如果中美贸易战持续,美方将在多个方面遭受巨大损失。
首先,如果美国不从中国进口产品,意味着美国的国内生产成本会更高,这次是通过最精密的计算,不会影响到国内的物价,但会影响到潜在的发展,如果是全面开打的话,一定会影响到美国国内的物价,最终导致美国国内工资水平的下降。
其次,美国放弃从中国进口商品,这并不意味着相关替代品可以在美国本土生产,同时也并不会因此冲击中国的就业岗位,因为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调整。另外,廉价的人力成本并不存在于美国,因此尚轮不到美国自己生产产品。
最后,在昔日日美贸易战中,日本可以说是输了面子赢了里子,尽管当时没有资源出口限制,汽车不能卖到美国,但日本企业到美国本土投资建厂,是曲线救国,美国当然清楚这个事实,所以现在中美开战,中国企业去美国投资肯定更难,并购基本不太可能。因为中国企业不到美国建厂就不会雇用当地居民,可能会再丢掉二十六万个工作岗位。特朗普现在又准备出台一个政策,限制中国人去旅游,旅游就会丢掉十五万个工作岗位,所以其实是吃力不讨好。如果发生金融战,中国不买美国国债的话美国更惨。
另外,从美国国内环境看,美国利益集团非常活跃,贸易战的受损者将会对政府施加巨大的压力,波音公司在官网上发出声音,美国的航天事业繁荣将会对国家有一些影响,用词非常巧妙。中国清单当中包含了汽车和飞机等行业,对共和党的票仓影响也非常大。简单地统计一下,阿拉巴马州的小汽车出口非常大,对华出口比例也非常高,爆发贸易战将极大地影响这三个州的选举结果,现在种大豆的农民也开始发声,所以特朗普将受到国内各利益集团的压力。反观中国,党的领导下社会各界团结一致,抗压能力非常强,经济承受能力非常强,真正打起贸易战单从数额和福利角度看中国可能会有所损失,但我们承受经济压力的能力会更强。
所以从利益受损的角度来判断中美贸易战中两国的心态,中国会更为坦然,而美方则显得焦灼。
美方挑起的贸易战威胁不了中国
解决中美双边贸易的失衡问题,美国希望通过贸易战让中国屈服,或者在更大范围上作出让步,这个威胁到底有多大?能不能让中国屈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春顶表示,美国的贸易战的“大棒”威胁不了中国,中国是完全可以承受的,中国以同等规模的贸易报复能够同样有效地反击美国,中国商务部作出的反制措施是很有必要的。并指出,选择中美贸易战是双输的博弈,美国并不能从中获得收益,关税和非关税的混合贸易战会更有效地反击美国。特朗普政府不顾WTO规则,单方面采取贸易保护行为,希望用贸易战打压中国进而达到经济利益的企图仅仅是一个“美国梦”,1000亿美元的关税大棒我们不用过多担心,仅仅用1000多亿进口关税的反制措施就可以达到效果,并不需要同等规模的报复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王孝松教授认为,中美贸易战并不会真正开打,尽管特朗普加征1000亿美元关税,但美方在今年5月25号还需要对征税进行听证会,此后还要接受公众意见,可见美国还未付诸行动。而中方商务部的反映也很及时强硬,但可能大家都未注意到一句话,最终措施及生效时间将另行公告,实际上我们是被动的、反制的,所以要看美方的行动。可见现在双方都存在着谈判的动机,也就是征税清单没有真正实施。目前的对抗只能称之为贸易摩擦,所以官方的说法是对的,贸易战没有全面打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贸易战。
王孝松表示,综合来看,贸易战应该不会开打,一旦开打中国也不会惧怕,中国有很多破局之策。美国在今天建立的1000亿美元的清单,中国还要征询更多行业的意见,回旋的空间也很大,实际上也是在进一步增加筹码。更大的可能是,中美双方会走向以谈判的方式达成协议,中国可能会在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作出一些让步,以此化解双方的矛盾,力争使中美双边贸易回归到健康轨道,达成互利共赢的局面。
对此,雷达亦表示,对中国而言,以战促和的空间依然很大。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等高科领域中国拥有较强实力,双方可推动在此领域的合作;此外,金融层面,中美也有广阔对话合作空间。
另一方面,美国对华遏制战略虽表面一致,但背后利益集团的诉求依旧差异很大。雷达强调,在谈判策略上,中方除了政府层面,也应加强对美企业等社会层面的战略沟通与合作,为化解中美贸易冲突厚植社会基础。
“多种迹象显示特郎普政策呈战略转型及长期化趋。”中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东艳,结合美俄及美国与欧盟历史摩擦事件的成本及收益与决策模型分析并指出,中方应开放思路,不能停留在应景式应对,而应在头脑中首先建构一个全面的图景,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工作,致力于从深层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等长期战略转型中化解冲突。
东艳表示,在此过程中,智库要做好决策智囊,尤其要关注信源的开发和数据的质量,将决策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上。
原文链接://www.zhonghongwang.com/show-15-874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