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马亮:在酒店隔离14天,费用该谁出?
2020-02-18 新京报发布时间:2020-02-18随着各地企业陆续复工,为了保证安全,一些城市规定返工人员要完成两周居家观察后方可恢复工作;而对来自疫情较严重地区的人员或与患者密切接触者,还要求到指定地点如酒店等隔离观察。集中隔离成本应由谁来埋单的问题,近日引发了社会关注。
有媒体报道,一对夫妻在陕西省靖边县一家酒店结束为期14天的隔离,被告知要缴纳6000多元的食宿费。无独有偶,某地小区规定租户不得返回,如不听劝阻将集中隔离,并缴纳每天800元、14天共11200元的高额隔离费用。
当然,在疫情期间,这样的“高价隔离”并不常见,多数地方为隔离人员免费提供食宿,一些地方党校也免费开放了宿舍楼以供隔离,也得到了需要隔离者的理解和配合。还有一些地区为提供隔离服务的酒店进行补贴或减免税费,鼓励酒店以低于日常价格的标准收取隔离费用。
不难看到,各地政府对隔离费用谁来出的问题,规定不一。《传染病防治法》仅针对甲类传染病规定了隔离措施,并不适用于新冠肺炎。隔离费用的分担也没有统一的规定或解释,致使各地政策五花八门。
隔离费用要不要免费、如何定价和谁来分担等,需要把握一个度,并向社会公开和接受监督。隔离费用定价过高,可能会使一些人隐而不报或逃避隔离,由此会诱发疫情风险。目前返城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农民工群体,他们的收入不高,加之需要连续隔离14天,隔离服务定价过高会负担不起。另一方面,高额的隔离费用也有可能诱发廉政风险。
但如果完全免费提供隔离服务,也可能导致有人搭便车,使防疫资源被恶意占用。比如在1月26日,青岛一名男子没去过湖北,却谎称从武汉返回并主动要求隔离,经查他只是为了蹭吃蹭住。
对此,相关部门不妨尽快就集中隔离费用的定价和分担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为各地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提供依据。各地集中隔离的目的、场所和形式不尽相同,不应“一刀切”地加以规定;但也应避免一些地区“硬核”防疫,强制隔离又高价收费。
其次,各地政府可以结合疫情严重程度、财政状况和复工进展等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集中隔离的场所、定价和费用分担方式。隔离费用的分担包括政府、隔离场所、企业和个人四方,不妨按照政府拿大头、个人拿小头的分担原则,尽可能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
其中企业已按国家要求负担隔离职工的工资,不应再因隔离而增加负担。疫情冲击令酒店、宾馆和餐馆基本歇业,不仅颗粒无收,还要承受房租等成本。政府临时征用这些场所,为其提供了营收机会,此时按照平时价格收取食宿费也并不合理。更恰当的方式是,政府部门设定合理的价格区间,在隔离场所“保本”和个人合理负担的基础上,尽可能兜底其他相关费用。
最后,地方政府在制定隔离计划时,也不妨为隔离人员提供一定的选择空间,使他们可以丰俭由人地选择隔离场所。要求收入不高的农民工群体在星级酒店集中隔离并收取高额费用,显然不太合适。集中隔离既是个人履行的防疫义务,也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可以征用和安排不同档次和价位的隔离场所,根据隔离人员的需要进行匹配。满足不同人群的隔离需求,才能体现出集中隔离的“服务”本质。
(作者系新葡京网址 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MxNjQzMA==&mid=2650694597&idx=1&sn=45732375a6f110de8638219887905705&chksm=87592be4b02ea2f21152594176d516cda209b28e2cea45e9b03a71b252de8be9aa28dc12da01&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81936735222&sharer_shareid=e15ce7af5ee91a01194905dd9f4e6ea5&key=dc8204a631970febe0fe53daeb105c76e6fc394e770520c3242ae44d168d26296acef6cd826cb6923e4d2698a73647787c95e714c1d6079afd11fbc96cd0972ced36b98065f94c0fe06bf7097a3cc064&ascene=0&uin=MTM5OTY2Nzk4NA%3D%3D&devicetype=iMac+MacBook8%2C1+OSX+OSX+10.13.6+build(17G65)&version=12020610&nettype=WIFI&lang=zh_CN&fontScale=100&exportkey=AUM65Ds61%2F2ftFGVMHS6v40%3D&pass_ticket=2Kvb99LiBNl7vxCxYTgUeFBxfUWEfV5%2FmVcBXrcL%2FMETdVjal0x6w%2B9Qf%2BG2Lj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