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新闻]赵忠:抓住窗口期构建适应老龄社会的政策、服务和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1-05-17我国离老龄社会仅一步之遥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人口总量从2010年至2020年增加了7206万人,但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3%,比2000年至2010年间的年平均增长率下降了0.04个百分点。从人口年龄结构看,15岁到64岁的人口占比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为68.55%,超过1982年的61.50%和1990年的66.74%;但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速度都显著提升。以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为标准,通常把老龄人口比例在7%到14%之间的社会称为老龄化社会,14%至21%的为老龄社会,超过21%的为超老龄社会。2000年,该比例为6.96%,标志着我国迈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2020年,该比例为13.5%,我国离老龄社会仅一步之遥。
生育政策难以逆转我国进入超老龄社会的步伐
从1953年到2010年的57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由4.41%增加到8.87%,增加了4.46个百分点;但从2010年到2020年的短短10年时间,该比例由8.87%增加到了13.5%,增加了4.63个百分点。而0-14岁的人口比例从1964年的40.69%逐渐滑落到2010年的16.60%。2020年与2010年相比,该比例虽有所上升,但仅增加1.35个百分比。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对生育率的提升有限。除2016年新生儿数量短暂回升外,从2017年开始,每年的新生儿数量逐年下降。从其他国家和地区促进生育的政策措施和实践经验看,也鲜有成功的案例。显然,生育政策难于逆转我国加入超老龄社会的步伐,按目前老龄人口比例增加的速度估算,到第八次人口普查时(2030年),我国极有可能进入超老龄社会,即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超过21%。
抓住窗口期建立健全适应老龄社会的政策、服务和产业体系
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不会很快改变,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和总量逐年下降,老龄人口数量和占比逐年增长,抚养不断上升的状况是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制定我国社会、经济政策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客观条件。
我们既要全面放开生育限制,通过建立健全生育、养育和教育的基本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力求提升生育率,延迟人口老化的进程,同时通过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弥补劳动力数量的减少。更要面对我国正逐步走向超老龄社会的客观现实,抓住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还比较高,人口红利尚未完全消失,经济还保持较高增长的窗口期,构建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政策、服务和产业体系。
长期照护保险、灵活退休制度、终身学习体系等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政策、制度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来建立完善,建立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刻不容缓。
面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服务和产业结构也需要相应做出调整,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以消费带动经济的增长。经济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家庭消费中占主导地位的农产品逐步让位给了工业品,对工业品的消费成了工业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随着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工业品在家庭消费支出中的主导地位也将让位给服务,而养老服务必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势利导,瞄准老龄人口的服务和商品需求,发展银发经济,是保持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途经。
(作者为新葡京网址 研究员、劳动人事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view.inews.qq.com/a/20210513A0BWLV00?uid=515699612&chlid=news_news_top&qimei=de6735b9692fa90e&devid=a1e80ce709cb8b57&shareto=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