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马亮:深圳经验——加速从深圳走向全国
发布时间:2021-08-08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的通知》(发改地区〔2021〕1072号),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经济特区5方面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学习借鉴。这5个方面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包括:建立“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立健全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以规则机制衔接为重点的制度型开放新格局、创新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创新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过40多年的锐意改革和快速发展,深圳市从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深圳市经历了很多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坎坷,也积累了一批宝贵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值得在更多地区复制推广,让其他城市少走弯路和实现跨越式发展。
国家赋予深圳市进行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和先行示范的历史使命,也为全国各地向深圳学习提供了条件。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深圳市要不辱使命,“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为深圳市开列了一揽子的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权限,使深圳市可以继续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跑在前面。
笔者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城市之间的政策学习:网络、结构与特征》,构建2014-201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学习网络。数据显示,深圳市一马当先,是其他城市的市领导和职能部门考察学习次数最多的城市。要做好深圳经验向全国输出的工作,就需要把深圳市打造成为全国改革创新的知识城、创新孵化器和政策实验室。
首先,深圳市要建立一套高效运转的改革创新知识管理体系,使深圳市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能够得到及时总结、沉淀和成形,并有效输出和应用到其他地区。衡量深圳市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既要看深圳市在率先探索和锐意创新方面走得有多靠前,也要看深圳市能否真正带动全国更多城市齐头并进和共同富裕。
人们向“学霸”学习,既需要自身奋起直追,也需要“学霸”的倾囊而出、“传帮带”和“授之以渔”。否则,接待和承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学习,深圳市不仅应接不暇和疲于奔命,也难以使复制推广落到实处和达到效果。从深圳向外输出知识的情况来看,需要进行知识学习和复制推广的体制机制创新,使知识枢纽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
比如,深圳市可以借鉴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设立专门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或政策实验室,将行之有效和具有普遍性的政策做法加以复制推广。再如,深圳市可以在同惠州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更多的合作示范区,将深圳经验在更多地区树立样板和标杆,供其他城市就近学习。
其次,各地在学习借鉴深圳经验时,不能照抄照搬或盲目效仿,但是也不能妄自菲薄而不去学习。深圳市有很多做法可能是其他地区暂时学不到、学不会、学不好的,而这些“诀窍”往往才是各地需要求取的真经。《通知》强调,要“把学习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与自身发展实际结合起来”,意味着各地要结合实际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学习。
深圳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拥有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和计划单列市的独特权限,在经济总量、人口结构、城市地貌等许多方面的显著差异。其他地区在学习深圳时要认识到这些差异,真正去学习深圳经验背后的精神和灵魂,而不是具体政策措施和细枝末节。更为重要的是,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将深圳经验与之结合,避免南橘北枳或东施效颦。
最后,各地要在学习借鉴深圳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在复制推广的基础上出特色。《通知》指出,各地在学习深圳经验时也要“形成一批更具普遍性、体现各地特点的创新做法”,并反哺其他地区乃至深圳市。这意味着各地的学习不止于单纯的学习,而要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再创新。
学习与被学习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过去的“学生”也会成为未来的“老师”。深圳市之所以能够发展如此迅速,同其向一水之隔的“老大哥”香港全面学习有关。任何政策创新在推广扩散的过程中,也会进行调整和优化,避免水土不服。因此,要形成一个知识循环的闭环,使深圳经验走向全国,也推动全国经验向深圳汇聚。
(作者为新葡京网址 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原文链接://www.sznews.com/news/content/mb/2021-07/30/content_244432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