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互联网 + 政务:让“审批不见面”成为常态
2018-05-07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布时间:2018-05-07“互联网+”落地之快令人惊叹。从网络消费到共享单车,从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的能量正在被不断释放出来,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劲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到,要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推广,将加快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本期杂志以工业、政务、农业、旅游等领域为例,为大家呈现“互联网+”是如何加快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基本的是信息服务,即信息公开,让群众能够随时查询相关的信息。2017 年,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实际上,在“审批不见面”、“仅跑一次”的背后,是政府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购物、娱乐、医疗、教育等越来越多的领域依靠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近年来,政务服务也开始与互联网相结合,信息难找、事情难办的情况正在改善。今年 3 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在 2018 年,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各级政府正在以积极的姿态拥抱互联网,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
从信息公开到便捷服务
逐步推进信息化进程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基本的是信息服务,即信息公开,让群众能够随时查询相关的信息。2017 年,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地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近日,《中国县级政府政务诚信评估报告(2017 年度)》在北京发布。从报告中可以看到,全国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所辖的县级政府门户网站平台建设成效突出;全国地级市所辖的县级政府的重点信息公开力度较大。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政府网站运行总数近 3.2 万家。
除了官方网站,各级政府和部门还通过社交平台对外发布信息。相关统计显示,中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近 6000 个,微信公众平台覆盖了从中央部委到省区市、从地县到乡镇的所有行政级别。
此外,政府部门的服务也正在互联网化,群众不用四处跑腿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办理很多事项。日前,成都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办公布《成都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审批不见面”和“仅跑一次”清单》和《成都市本级公共服务事项“审批不见面”和“仅跑一次”清单》。77 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审批不见面”,617 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仅跑一次”。据悉,此次清单涉及发改、投促、教育等 41 个市级部门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
实际上,在“审批不见面”、“仅跑一次”的背后,是政府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成都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成都在电子政务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制定了公共数据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标准体系。同时完善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政务信息资源体系、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等基础建设,大力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但是目前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信息共享难。
“信息孤岛”
是互联互通难的主因
其实,“互通难、协同难、共享难”是困扰我国政务信息化向纵深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客观而言,作为社会管理的一种手段,办事提供证明、证件等相关信息,并非没有必要,但很多时候,不同部门需要提供的信息却是重复、重叠的。部门之间信息没有联通,也就产生了办事跑断腿的现象。
据统计,各级政府部门拥有的数据超过社会数据总量的 80%。长期以来,由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不够完善、传统行政观念和部门利益等,严重阻碍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新葡京网址 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马亮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政府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障碍不是技术问题。“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至关重要的是部门利益和制度障碍。由于这些因素‘信息孤岛’一直存在至今。”马亮说。
中研普华研究员叶奋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同样表示,目前,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主要障碍在于制度限制上。制度上的壁垒阻碍了信息技术在政府信息系统互通上的具体落实。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并不适合互联互通的全面推行。而打破该现象需要以中央政府为牵首,设施政府执法机构机制改革,并大力度对相应的信息系统整合。
加快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促进政务信息纵横贯通成为目前政务信息化领域的一项重点工作。2017 年底,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的通知》,要求试点地区要在建立统筹推进机制、提高基础设施集约化水平、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电子文件在重点领域规范应用等方面进行重点探索。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同样指出,2018 年要加快政府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通信息孤岛。
第三方平台
绕开跨部门信息沟通问题
面对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仍处于“条块分割、纵强横弱、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窘境,2017 年国务院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提出,2018 年 6 月底前,初步实现中央和地方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打造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叶奋认为,打通“信息孤岛”首先要提高政府运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促使政务服务流程标准化。要让普通群众获得便捷有效的咨询监督渠道。平台建设应该配合我国公务机制的改革进程,不能单腿走路。
“一方面各级政府在大力推动云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跨部门信息协调问题。着眼于未来,如果能够基于政府战略和用户需求去推动,仍然有希望推动这方面的进展。另一方面,目前支付宝和微信实际上绕开了跨部门信息沟通的问题,即通过在外围的信息平台并以用户为枢纽而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马亮表示。
目前,除了政府服务平台,第三方平台也开始涉足公共服务。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不仅在商业领域给公众提供了服务,还为公共领域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以及技术支撑。支付宝、微信等逐步成为涵盖多个领域的“生态系统”,为政务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和平台。据了解,目前网上异地港澳通行证续签已覆盖全国 109 个城市,用户可以登陆手机支付宝客户端,按照指引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完成在线缴费即可,整个申请续签过程不到两分钟;部分城市的离退休老人进入支付宝只需“刷脸”,就能完成养老金领取资格验证,无需跑腿,大大节省了办理时间。
此外,马亮表示,电子政务一般来说包括信息公开、在线服务和互动交流等三个方面,其中前两个目前在加速推进,但是在政民互动和电子参与方面,仍然还有值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目前在线服务和移动服务的知晓率、应用情况和满意度等都还需要持续监测和提升,避免政府改善了但是用户却不得而知或不知道如何使用。”马亮说。
原文链接://mp.weixin.qq.com/s/rB3mCh4Nm1CrUinP-GRC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