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商业报道】广州一季度GDP被天津反超!广州究竟怎么了?
2018-05-07 新时代商业报道发布时间:2018-05-07近日,国内各大城市陆续发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经济情况,“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都分别交出了各自的成绩单。上海经济实现历史突破,GDP总量突破7000亿元,赶超湖南省;北京依旧排名第二,GDP总量6801.5亿元;深圳GDP总量5209.81亿元,再次超越广州,排名第三。
在2018年第一季度城市GDP排名中,广州的表现令人颇感意外,广州并没有直接公布GDP总量和增幅,根据公开数据测算,广州第一季度GDP总量为4954.02亿元,不仅被深圳超越,还被老牌直辖市天津反超,天津第一季度GDP总量为4959.42亿元,居于第四位,更令人吃惊的是,此刻的天津仍处于GDP“挤水”阶段,GDP增速为1.90%。
在GDP增速方面,根据测算,2018年第一季度广州经济增速只有 4.3%,其增速不仅居于四大一线城市末端,甚至远不及众多“新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
作为广东的老大哥,广州究竟怎么了?为何会出现经济“大滑坡”?未来是否会被天津继续反超,重新取代“中国第三城”的江湖地位?
一季度被天津反超!增速仅4.3%,广州怎么了?
自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后,全国各省份陆续公布了一季度成绩单。4月26日,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第一季度经济数据,2018年第一季度地区广东省生产总值为21705.29亿元,增长7.0%。
4月28日,深圳和广州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在深圳方面,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5209.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
广州方面,其表现令人颇感意外,广州统计局并没有直接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和增幅,而根据公开数据测算,广州第一季度GDP总量为4954.02亿元。如果按照这个测算数据,广州2018年第一季度GDP总量不仅被深圳超越,还被“新一线”城市天津反超。
根据天津公布数据显示,天津第一季度GDP总量为4959.42亿元,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反超广州,位居全国第四。
在GDP增速方面,虽然广州方面没有对外公布,而根据测算,2018年第一季度广州经济增速只有 4.3%,其增速不仅居于四大一线城市末端,甚至远不及众多“新一线”城市,以及二线城市。
作为广东省的老大哥,广州没有公布GDP总量和增幅,这样一反常态的做法可谓颇有深意,让人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也引起了外界的猜测,广州究竟是怎么了?
根据广州统计局分析,广州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平稳、稳中育新,积极因素不断积累。但目前我市经济仍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存在一些隐忧,须着力加以改善,夯实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那么,广州的存在的隐忧从数据上是如何体现的呢?通过回溯广州去年同期的数据显示,可以大略窥见广州的隐忧。
2018年一季度,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1亿,对比2017年同期的1019亿,萎缩了0.8%;
2018年一季度,广州外贸进出口总量335亿美元,同比2017年同期的353亿美元,萎缩了5.1%;
2018年一季度,广州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943亿,同比2017年同期的927亿,增幅只有1.7%。
在这些数据的对比中,不难看出广州面临的挑战并不小。事实上,广州的隐忧早已存在,无论是自去年GDP核算改革后,广州屡次被深圳超越,还是如今被天津反超,都反映出广州产业结构的隐忧。
纵观广州的经济结构,目前还停留在国有经济板块、基础产业、石化、汽车、贸易业上,加上随着广州传统贸易受到冲击,其优势地位不断下滑,而在高新技术产业、互联网和金融业产业方面又未能及时调整过来。“先天不足,后继乏力”,正是广州的隐忧所在,如今也正慢慢浮现出来。
正是因为广州这些隐忧的浮现,才令天津得以反超,这次反超也让广州与天津两座城市封尘已久的“中国第三城”竞争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广州VS天津:一场跨越30年“中国第三城”之争
在中国的城市竞争中,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天津,是座一度能与上海比肩的国际化大都市,有“南上海,北天津”之说,被并称为南北二雄,也有“北方上海”之誉;珠三角经济区的中心广州,则是百年商埠,一南一北两大经济重镇,历来都是一时瑜亮,亦如广州与深圳。
广州与天津两座城市地位的变化可以追随到1989年,那一年,广东首次在中国经济版图的总量上超越江苏,把江苏从数百年来全国经济总量的头把交椅上拉下来,成为中国第一大省。
同一年,作为广东省的省府,广州也把天津从“中国第三城”的位置拉下来。从此在中国城市版图的江湖地位竞争中,一举奠定了老三的地位,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经济高地,后来随着深圳的崛起,中国的一线城市格局逐渐定格为“北上广深”。
而曾经的“北方上海”被广州超越之后,则越滑越远,一度在二线城市中也归于寂寂无闻之列,天津与广州关于“中国第三城”之争,也逐渐鲜有人提及。
直到1994年之后,天津市决定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的基础上建成滨海新区,2005年,滨海新区被写入“十一五”规划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国家重点支持开发开放的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上海浦东之后,第三个被列入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的龙头区域,滨海新区的开发将天津再次推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让天津重新具备了向一线城市冲击的实力。
广州与天津之间的竞争又逐渐被提及,2009年6月,广州市社科院在《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虽然2008年广州的GDP突破8000亿元,经济总量在内地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三,但在国家中心城市地位上的排名已低于香港、北京、上海和天津。
时任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市委书记朱小丹在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将两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公开化,他在广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说,“今年广州的GDP应该可以超过9000亿元,到2010年突破万亿也没问题,但我隐约地感觉到,在广州过万亿后的一两年内,天津的经济总量可能赶上广州。”
尔后,无论是官方还是坊间,广州和天津关于“中国第三城”的竞争也成为两地所乐道的话题,甚至一度成为两个城市之间的年度例行话题。
在2010年的各大城市GDP总值中,广州为10604.48亿元,天津为9108.83亿元。就经济总量而言,广州略胜一筹。然而就增速来看,天津却远超广州。自2008年至2010年,广州连续三年的增速分别为12.3%、11.5%、13.0%。天津分别为16.5%、16.5%、17.4%,经济增速为国内罕见。
天津与广州的竞争,实际上也代表了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的两种模式,前者以快取胜,一个则注重发展质量,显然后者更具优势。
更何况“中国第三城”的宝座并不是那么轻易可以坐上,拼的并不仅仅是GDP,还有城市综合实力,而天津要超过广州,也意味着要超越深圳。对比天津与广州和深圳的经济结构,产业竞争力、体制机制创新、吸引人才、总部经济、大企业聚集水平、城市影响力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于是,纵使天津在后面一路猛追,但并未能真正实现复兴,超越广深的机会越来越小,“中国第三城”的话题又逐渐归于沉寂。
而从最近天津等地自爆家丑,承认GDP“注水”的现象来看,天津这么多年来快速增长的背后,不知存在多少水分。不过,在天津“挤水”的同时,仍能超过广州,这也是值得一个深思的问题?广州会不会也在“挤水”?
广州也在“挤水分”?
在全国各地调低GDP目标、挤水分的背景之下,这场“中国第三城”的竞争似乎变得更加激烈了。
当前,天津仍处于GDP“挤水”阶段,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天津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下降态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分别下降1.9%和下降1.0%。其中,工业增加值为2060.95亿元,同比增长0.2%,比2017年回落2.1个百分点。一季度GDP同比增速为1.90%,创下历年新低。
关于GDP“挤水分”,从今年各省份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包括广东省在内,10余省份都在调低GDP目标。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新葡京网址 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一些地方下调GDP目标,有挤水分的因素。
为了解决GDP注水现象,根据媒体报道,国家统计局将利用2018年普查数据,实施2019年GDP统计核算,即地方省级GDP目前由地方统计局核算,改为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局统一核算,利用地区与国家相衔接的基础资料,进行统一核算,确保地区生产总值汇总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基本衔接。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7年整个广东省各地市合并计算的GDP比全省汇总的GDP总量高出5800亿元,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多出来的部分就是未来统一核算要挤水分的部分,也许广州只是先行一步而已。
结合全国各地调低GDP目标以及GDP统一核算的背景,再看看广州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GDP的罕见做法,不排除广州有“挤水分”的可能,当然,这也只是一个猜测。
不过,纵使如此,广州此番被天津超越,也不能代表天津就能替代广州“第三城”的位置,一季度的短暂超越并不能代表什么,就如同深圳GDP超越广州,也并不意味着可以真正替代广州的位置。正如上述所言,能否成为“中国第三城”还得看城市在全国范围内承担政治、经济、科技、金融、贸易、交通等中心职能。
显然,目前的天津离这个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即使在GDP方面,广州再超天津,也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就算广州再超越深圳,也不是不可能,何况广州也早已看到自己的隐忧,这一切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