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人民大学报告:创新和产业融合是经济增长新动力
2017-09-25 华夏时报发布时间:2017-09-25进入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期的中国经济该怎样走?
2017年9月23日,由新葡京网址 、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创新是国家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内在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围绕着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所展开的新动能的构建与培育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然而,当今的中国处于一个关键点,如何把握目前创新和产业融合这样的关键期、临界点,它的核心落脚点依然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们要将改革进行到底’上。”会议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
新葡京网址 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张杰代表课题组发布的论坛主报告《进入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关键期的中国经济》中显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阶段,正处于由要素粗放型增长模式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全面转变的特定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阶段,在这个时期如何让新动能越来越强大,是我们所有从事经济研究工作的同志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创新是大家都熟知的一个名词。资产阶级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比过去人类社会全部财富还要多的巨大的财富,其背后的逻辑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化和创新。现在经济学更是强调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其实就是创新,创新的速度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
当前,中国新经济新动能正处于从量变逐步向质变转化的关键转折期,同时,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临界点以及爬坡期。这个时期恰好是新经济新动能开始逐步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形成有效支撑力,但是,新经济新动能规模尚未大到足以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起到主导型支撑作用的特定时期,经济新动能对旧动能的替代或抵消效应正处于关键“此消彼长”的拉锯战阶段,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爬坡前行阶段,不少地方经济正处于传统发展动力快速消减与新动能增长动力加速成长的交叉点附近。
数据来看,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中国新经济占总体经济规模、比重的均值为31.0%左右,已经占据中国总体经济规模的约三分之一。其次在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互联网+”行动、数字经济以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这三大举措的作用效应下,以“三新”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处于稳定增长通道之中,对中国经济的支撑效应也在逐步形成和强化。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经济新动能占GDP比重8%左右,大约每年以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2017年预计会达到12%左右,按照国家规划的既定要求,2020年总体上至少实现15%的目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预计2017年底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约在10%左右。最后,在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全面加大“放管服”,以及推动影响环境改善的激励效应下,中小微企业双创起到成果,数量极具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和抵消了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最近三年以来,中国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的数量超4万家,其中新登记企业近1.4万户,企业活跃度始终保持在70%左右。这些就是取得的一系列初步成效。
“就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关系而言,一方面,技术创新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扩散形成技术融合,技术融合又逐渐消除了产业之间技术性进入壁垒,为不同产业提供共同的技术基础,从而淡化产业间技术边界,促成产业融合。另一方面,在产业融合基础上形成的新产业、新产品加快了产业创新的步伐,缩短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周期,企业也因此获得更多的商机和市场,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的持续繁荣。”刘元春表示。
不过,就中国经济的客观现实状况来看,一味强调创新不行,仅仅在产业方面做文章也不行,必须依靠创新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才是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和基础所在。
全文链接://www.chinatimes.cc/article/7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