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秘境的失落与重生
2019-08-30 检察日报发布时间:2019-08-30即便不出门,你也肯定在网上看到过一些著名的网红景点,乌江百里画廊,楠溪江秘境,圌山风景区……在人潮汹涌、热闹追逐之后,谁曾想,这些美景也曾深陷环境污染的困境。留住曾经美丽的景色,让“青山绿水”成为这里永久的标签。这其中,检察机关又是如何保护它们的呢?一起来听听检察官们与网红秘境背后的故事……
据文化和旅游部对外公布的2018年旅游市场基本情况统计,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由此可见,伴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旅行的需求正在逐年增长。眼下长假将至,不少人又将把出游计划提上日程,去那些号称“秘境”的网红景点打卡也成了不少人的选择。
“风景名胜区属于广义的环境范畴,破坏风景名胜区环境的行为侵害了环境公共利益,应依法追究肇事者的法律责任。”针对网红打卡秘境屡遭破坏的情况,新葡京网址 教授竺效认为,除了风景名胜区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履行行政监管的职责外,检察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为检察机关督促行政履职和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提供了新的法律监督机制。
检察机关通过诉前的检察建议,督促相关主体依法履职或纠正违法行为,还可以进一步依法通过检察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机制要求致害人承担修复生态、恢复环境的法律责任。竺效教授介绍,如果相关行政监管机关不履职,检察机关也可以通过检察行政公益诉讼将违法行政机关告上法院,要求判决被告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竺效教授表示,这一整体的检察公益诉讼机制是个完整的制度体系,各项制度形成合力才能真正高效发挥检察机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举例:“通过诉前检察建议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履职,通过公益诉讼公告发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公益诉讼,通过案件信息公开起到震慑潜在违法行为人的作用,这些制度环节的合力好比各种类型的武器,需要检察机关学会熟练应用,以最低的司法资源成本达成保护环境的公共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