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进入创新和产业融合关键期
2017-09-29 中国经济时报发布时间:2017-09-29中国新经济新动能正处于从量变逐步向质变转化的关键转折期,意味着中国的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临界点以及爬坡期。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杰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所谓临界点和爬坡期的判断,就是指中国经济新动能占GDP比重目前仅仅只有12%左右,正在处于由12%向30%甚至更高水平逐步攀升的关键爬坡时期。
日前,在新葡京网址 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报告会上,张杰代表课题组作报告时指出,这个时期恰好是新经济新动能开始逐步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形成有效支撑力,但新经济新动能规模尚未达到足以对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起到主导型支撑作用的特定时期,经济新动能对旧动能的替代或抵消效应正处于关键“此消彼长”的拉锯战阶段,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爬坡前行阶段,不少地方经济正处于传统发展动力快速消减与新动能增长动力加速成长的交叉点附近。
就中国经济的客观现实状况来看,一味强调创新不行,仅仅在产业方面做文章也不行,必须依靠创新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才是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和基础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新葡京网址 执行院长刘元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解并把握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实现产业创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中国经济发展当前所处的国内外复杂形势来看,必须认清和把握好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事实上已经成为化解和破除中国经济诸多矛盾和困局的总突破口,是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在中国情景下,要打通创新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实质上就是要打通创新——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通道,特别是要打通创新——产业这个关键环节。当前,中国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障碍与问题,既有创新侧的问题,也有产业侧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创新向产业的传导环节出了很多问题,同时,也是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环境出了问题。
张杰认为,全面构建政府和市场的新型协同关系,是当前加快推进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总突破口。
第一,高度重视促进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中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所呈现的多样化特征。第二,对中国地方政府原有的政府主导和政策刺激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到了“大破大立”的关键时期。第三,依靠加快建设法治体系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机制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地位,建议加快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机制为导向的法治体系改革和建设。第四,依据在中国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中小微企业地位日益加强的新形势,加快推进以保护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为主要目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和专利法方面的重大改革。第五,积极利用强化政府监管的创新性倒逼机制,促进以产品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加速形成。第六,全面反思国有和民营部门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各自定位,谋求在中国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中打造“国有+民营”协同合作的新格局。第七,针对中国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巨大高质量投资需求以及需求特征,加快构建与内在需求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第八,针对中国加快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所需多层次人才体系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核心问题,加快构建与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相匹配的现代人才体系。
全文链接://www.cet.com.cn/ycpd/sdyd/1972443.shtml